第324章 金山南麓(1 / 2)

巍峨的金山山脉,自西北向东南延展,绵亘数千里,直下大漠。蔚蓝的天空中,漂浮着淡淡的云层,云层之下,是闪烁着明光的雪山,雪山脚下,是森林草场,谷地苔原,湖泊遍布其间,河流奔腾而过。

春季已至,严寒消退,万物复苏,山麓之间,也明显多了几分生气,雪豹羚羊奔驰于山野,松鼠飞鸟觅食于丛林。

自古以来,依托着金山山脉,有大量的部族,在此采猎游牧,生存发展,曾经称雄塞北的突厥人,就是发迹于金山以东,最终从柔然手中接过霸主的旗帜,参与到同隋唐之间的东亚霸权争夺中。

数百年下来,几度兴亡,近几十年中,也是作为契丹辽国的属地,同时,一股新的草原势力,也在低调地发育壮大之中。这是几股由回鹘、达旦以及辖嘎斯后裔组成的部族,辽国内部,呼之为粘八葛部,也正史上乃蛮部的起源。

当然,他们还很弱小,不过,由于地处僻远,又依山傍水,有丰富的林场、牧场资源可供取用,发展虽然缓慢,却在不断壮大之中。

汉辽之间的争端,也没有将他们卷入,汉军轻骑远征,血战漠北,大乱之中,他们也是少数没有被波及到的部族,反而趁机招纳吞并了一些从东面逃避而来的残部,有了进一步扩充。

在金山东南麓,翼只河下游(额尔齐斯河),一片林荫密集的谷地之中,驻留着一支部族,放眼望去,足有上百顶大大小小的帐篷。

这是一支约两千人的族聚,从金山周边大大小小的诸多部落来看,规模不算小的。更重要的,这支部落比较特殊,全是青壮,而围绕着营地搭建的紧密而牢固的寨栅,更突出其特殊,在寨楼周边,以及营地中央,更有几面旗帜,迎风而立。

不论是玄旗,还是“刘”、“杨”、“王”字的军旗,都显得有些破旧,且尽然鲜血,但不论是血迹刀痕,都不掩其昂然气质。

这支迥异于当地部落的部族,显然就是漠北汉军了,残部。

去岁,在漠北乌孤山兵败于辽枢密耶律贤之后,汉军西撤。

在辽军的穷追猛打之下,汉军大部离散,或许亡于辽军之手,或走失于茫茫草原,最终汉军于辽国镇州城汇合,收拢败卒,重整旗鼓。

然而,辽军追击甚急,还未站稳脚跟,耶律贤统帅的漠北部族联军已然逼近。无奈,杨、王二人,不得不舍弃那些失散未归的将士,继续西撤,一直退到原阻卜王城,方得片刻喘息。

不过,在耶律贤的统帅之下,辽军展开的追击,很是坚决,很快,追军又至。遭逢新败,敌强我弱,形势危急,在这种情况下,王彦升与杨业经过一番紧急的商讨,以求出路。

向南通过大漠返回大汉,这个选择直接放弃,在这种紧张的形势下,没有充足的准备,南归,面对辽军的截杀,即便闯过了,还要面对沙漠戈壁那恶劣的环境,这与取死无异。

至于流在漠北打游击,更是坐以待毙,因此,没有经过多少迟疑,杨、王二人定议,就如李崇矩调查推测所得,向西求生。

短暂的收拾准备之后,在辽军追击之师抵至之前,杨业与王彦升率军,一路向西,直奔金山。而后面的结果证明,这个决议,做得正确,也让远征的汉军将士逃脱的覆灭的结局。

对于这支大胆北上,深入漠北,导致漠北大乱的汉军,辽军主帅耶律贤自然是深恶痛绝,直欲除之而后快。面对远征军连番的后撤,是紧追不舍,即便杨、王二将引兵西逃,仍派数千骑兵,继续追击,欲要全歼。同时,也遣使携令,指示金山以东的粘八葛诸部出兵,配合进剿。

只不过,事与愿违,那个时期的漠北,动乱未已,部众离散,部族离心,虽然耶律贤靠着辽国数十年的余威,粘合诸部,组成联军,击败了汉军,但是,烂摊子是撂下了。耶律贤也不得不,将更多精力,放在对漠北的安抚事宜上,并不能全力追歼汉军。

而那些粘八葛部族,对辽国的命令,也早开始阳奉阴违起来,他们并不愿意出人出马,把部落的精壮消耗在同汉军的作战中。当年,为了配合辽军远征西域,已经吃过一次亏了,那次的结果,是肥了辽廷,折了他们这些附属部族。

甚至于,对于迫汉军西走,将战火燃烧至他们的领地,很是不满。而追击的辽骑,也是由漠北部骑组成。乌孤山之战,包括后续的追击战,这些漠北骑兵,也算是体验过汉军的作战能力与作战意志,辽军虽然取胜了,但自身的伤亡,一点都不少。

汉军这支穷寇,虽然狼狈西逃,但威胁仍在,一旦惹得拼命反击,那必定又是一场血战。而这些漠北的骑兵,也不愿与汉军继续消耗,因此追击的欲望并不高。因为无利可图,且危险不小。

再加上,当时的漠北,人心是真的乱了,散了,汉军的袭击,可以说把原本辽国在漠北的统治体系给彻底破坏了。

辽朝廷的威信大跌,实力损伤,而诸多部族,就难免起异心,开始对辽国统治,抱有疑问了。损失惨重的阻卜、达旦等部嗷嗷待哺,那些及时避祸,实力得到保留的部族,则想着是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