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83节(2 / 2)

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

此诗以竹石自寓,风骨极佳,当为今科会试诗词第一。”

其他人一听,心里也觉得这诗极好的同时,瞬间就想到了石中魁。

但这诗其实是锦毛鼠说给一个叫范道的举人写的。

而且这家伙的策论和他的性格一样,不仅激进,还有些不切实际。

否则石仲魁也不敢选他当替死鬼。

而且范道再怎么说也是一路考上来,甚至举人那一关就考了9年,性格再偏激,不会、也不敢在会试策论上犯忌讳。

部分考官脸上笑呵呵,心里却冰冷了起来。

不用说,这些人肯定是带着任务的。

甚至主考官也暗自叹息一声。

按说自己是皇帝亲自选出来的会试主考,在不影响自己的前程,还有心中道义的前提下。

石中魁要是考的确实好,选他做会元也无不可。

不说稻田养鱼,算是为天下士绅,多了一条从农田上增加财富的路子。

石中魁本身也因为连中四元,加上几首诗,已经算是名传南北的大才子了。

既然文章确实好,士林也没法指责自己这个主考。

可惜谁让自己老家的长辈,还有亲儿子侵占他人田亩,甚至打死人的事情被人抓到了把柄。

不按照对方说的做,自己的名声全毁了不说。

亲儿子即便不用坐牢,今后想考科举就难了。

不过,主考官心里虽然有这么多顾忌。

却也不能真的无视极好的文章和诗词。

毕竟有了这《竹石》,要是文章也不错。

那不取石仲魁的话,不是摆明了告诉外界和皇帝,自己在舞弊和是叛徒了嘛?

到时候威胁自己的人,还有王法没弄死自己,皇帝也绝不会放过自己。

皇帝只需要派绣衣卫查一查,老家长辈和大儿子的事照样会被查出来,那就是全家都得流放的结局。

只要打破了石中魁连中六元的路,也算一定程度上完成了那些人的要求。

到那时大不了称病辞官归家,再做其他打算。

随后几天,一份份被副考官们确定为优等的卷子被选了出来后。

有人认定那首《竹石》就是石仲魁写的,所以要选那位范道做今科会元。

但也有人拿范道的策论过于激进和不切实际,满纸都是空谈为由,而不同意。

还拿出一篇写的那叫一个花团锦绣的文章来做对比。

而这片文章,不用说肯定是石仲魁写的。

之前去文昌帝君庙,付出了那么多,回报可不小。

除了和天庭的星君拉近了关系外,会试时即便再三忍受着毒气的轰炸,但文章还是写的极好。

更别说他之前就提前知道了出题的大致范围。

事先准备了好几天。

这下想选石仲魁的副主考官们,仔细读了几遍,一时间甚至觉得自己当年要是能写出这种文章,被皇帝点为状元都不为过。

最后只能用这篇文章在诗词上面,只能算不错来反对。

但这话其实是站不住脚的,不管是前朝还是大周,乡试和会试一向更重策论。

甚至在场进士出身,而且还基本上都是二甲头十几名进士出身的主副考官心里都明白,真做官后,诗词确实是小道。

靠着诗词在朝廷里做官的人,说的好听一点叫词臣。

难听点的话,会被大部分同僚说成是媚上。

但不管是好听还是难听,这种人一旦得到皇帝的喜欢,升官会很快。

可反过来说,嫉妒他的官员也更多。

所以官场上从前朝、甚至南宋开始,进士科策论的比重大于诗词。

以至于后来的考官们,慢慢形成了尽量不选最擅诗词者为会元的潜规则。